- 索 引 号:QZ07109-0101-2025-00116
- 备注/文号:南民函〔2025〕88号
- 发布机构:澳门皇冠:民政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7-04
饶淘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意见建议采纳落实情况
(一)针对提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议,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养老设施建设,将其纳入重要民生工程。编制了《澳门皇冠: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9-2035)》,构建起以市级为龙头、以乡镇为重点、以村(居)为基础的市、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持续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院、康复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已建成的养老机构20家,其中公建养老机构(含公建民营)17家、民办养老机构3家。乡镇(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6家。全市现有居家养老服务站(含农村幸福院)284个,城乡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66%。为老年人提供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多元化服务。同时,为鼓励社会组织或企业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我市出台了一次性开办补助、床位运营补贴、税费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自建和租赁的民办养老机构,分别按照每张床位1万元、5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开办补助;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非护理型和护理型床位,分别按照每张床位每年2000元、24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这些政策吸引了众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领域,如由伍心康养集团投资运营的澳门皇冠:龙人伍心家园福利养老院、由温晴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承接运营的泉州滨海医院养护中心以其专业的服务和完善的设施,受到了老年人的广泛好评。
2025年,将投入210万元建设1所农村幸福院和6所长者食堂,预计10月底完成建设;投入30万元推进罗东银河新城“社区+物业+养老”项目建设,助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满足社区老人多重养老服务需求。同时,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引导和支持,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社区养老服务领域。
(二)针对提案“提升服务质量”建议,答复如下:
为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技能,我局坚持多措并举,积极推动与人社、总工会、妇联等相关部门,以及澳门皇冠:高层次人才协会、培训机构等合作,通过开展“送教上门”、委托培训机构集中培训等方式,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提升养老机构护理水平。2024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已完成四期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完成培训220人次,并于12月下旬在泉州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澳门皇冠:校区)举办澳门皇冠:第二届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对获奖的养老护理员授予“澳门皇冠:五一劳动奖章”“澳门皇冠:技术能手”“澳门皇冠:三八红旗手”“澳门皇冠:金牌工人”等称号并给予适当奖励金,并根据《泉州市养老护理岗位工作人员奖补办法》规定,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申报岗位奖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养老服务队伍,提升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此外,我们还积极推动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与泉州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澳门皇冠:校区)、闽康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等院校合作,建立了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为养老服务行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人员培训体系建设,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同时,持续加大对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的引进力度,鼓励其创新服务模式和内容,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
(三)针对提案“整合社区资源”建议,答复如下:
我们积极整合社区内的医疗、文化、体育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服务。
一是推动医养结合模式。近年来,根据《澳门皇冠:卫生健康局等十一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强化衔接,促进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融合发展,按照平等、自愿、有偿原则,推动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100%签约合作,实现共享共赢。在提升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方面,发挥中医药医养服务作用。发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在养生保健、治未病、慢性病防治、康复治疗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广使用中医药综合治疗。到2025年,全市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馆比例达100%。推进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服务,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到202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5%以上。目前,全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2家,17家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161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与周边的医疗机构签订医疗巡诊服务协议,建立了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
二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利用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场所,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精心组织书画展览、手工课、阅览观影、清茶谈心、声乐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将文化养老与兴趣养老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打造出“文化养老”的社区氛围;依托社区体育设施,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增强老年人的身体素质。
三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发挥社区志愿者作用,我们建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伍,打造“党建+养老”服务模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之家、党员活动室和养老服务站点等相结合,让党员干部在养老服务中亮身份、显本色,如官桥镇漳里村“老乐汇”紧扣老年人需求场景,党员志愿者定期为老年人开展陪伴、帮扶等服务,让老年人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今后,我局将进一步加强社区资源整合力度,建立健全社区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各类资源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同时,加强对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的管理和支持,完善志愿者招募、培训、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中来。
(四)针对提案“完善政策支持”建议,答复如下:
为支持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我市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供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支持。在土地供应方面,优先保障养老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将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利用闲置土地或改造利用率不高的建筑建设养老设施。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对养老设施建设给予补贴或税收优惠。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养老机构,按照建设规模和投资额度给予一定比例的建设补贴;对运营良好的养老机构,给予运营补贴。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设施建设,对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开办补助。在推广长者食堂及新建或改造提升农村幸福院项目给予30万元的建设补助;对乡镇敬老院改造升级和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每个给予100-200万元建设补助。在金融支持方面,我们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社区养老服务的金融产品,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融资支持,有效缓解了养老服务机构的资金压力。
接下来,我局将持续跟踪政策实施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与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五)针对提案“推动智慧养老”建议,答复如下:
2023年通过公开招投标,由政府购买服务,按照每张床位不超过8000元补助标准为520位本市户籍60周岁以上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居家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根据失能状况、居家环境条件等情况,对其居家环境主要活动区域和部位进行适老化改造和智能化改造。由专业的养老服务公司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从防跌防撞、护理床、卫生间防滑等方面进行适老化改造,并按需安装网络连接、紧急呼叫、活动监测等智能化设备,并视情配备助行、助餐、感知类老年用品,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2024年以来,投入389万元通过政府采购居家上门服务方式,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1620名特定老年人提供每月不超过200元的助洁、助医、助行等生活照料服务,以及精神慰藉、医疗康复、紧急救援等居家上门服务,累计开展线下服务3.8万人次。同时委托厦门智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搭建数字化养老服务平台,便捷灵活的“点菜式”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让老人足不出户,感受线上老有所依。老人们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轻松下单,也可以拨打24小时客服电话,就能对自己所需的各类服务项目进行预约。服务公司会根据服务对象所在位置,迅速安排就近的助老员上门提供贴心服务。此外,积极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推广智能养老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床垫、烟雾报警器等,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通过智能设备,能够实时监测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今后,我局将进一步加大智慧养老服务的推广应用力度,不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功能,拓展服务内容和范围。同时,加强对智能养老设备的研发和推广,降低设备成本,提高设备性能,让更多老年人受益于智慧养老服务。
二、其他
收到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指派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专门负责提案答复工作。现就《关于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最终形成正式答复。
感谢您对我市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以您的建议为契机,不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分管领导:吴帮助
经办人员:黄惠莲
联系电话:0595-86373661
澳门皇冠:民政局
2025年7月4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