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7109-0101-2025-00122
- 备注/文号:南民函〔2025〕94号
- 发布机构:澳门皇冠:民政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7-04
释传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临终关怀建设让生命终而无憾的建议》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意见建议采纳落实情况
(一)针对提案“正视临终关怀的需求增长,进一步推进临终关怀服务模式建设”建议,答复如下:
市政府已逐步提升对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关注度,并积极探讨将临终关怀全面融入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整体规划之中。我局将根据部门监管职责,联合卫健部门进一步强化社区养老服务在临终关怀中的基础作用。
一是打造社区临终关怀服务平台。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等资源,设立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站,配备专业医护人员、社工和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疼痛管理、心理疏导、生活照料等一站式服务。
二是开展社区居家上门服务。组织社区养老服务团队,定期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康复指导、情感慰藉等服务,满足老人在熟悉环境中接受临终关怀的需求。2024年以来,投入389万元通过政府采购居家上门服务方式,为1620名特定老年人提供每月不超过200元的助洁、助餐、助浴、助医、助行等生活照料服务,以及精神慰藉、医疗康复、紧急救援等居家上门服务,累计开展线下服务3.8万人次。
三是推动多元养老服务参与。协调社区内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会组织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医疗设备、专业人才、信息数据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临终关怀服务的开展。鼓励医院、护理院、社区和居家等多种养老服务主体积极参与临终关怀服务。引导医院设立临终关怀病房或科室,配备专业医疗团队,为临终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救治和护理服务;支持护理院加强临终关怀护理服务能力建设,开展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慰藉等综合性服务;推动社区发挥地缘优势,组织志愿者为居家临终患者提供上门探访、陪伴聊天、协助生活照料等服务;同时,加强对居家临终关怀服务的指导,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形式,为居家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支持和健康指导。
(二)针对提案“加大财政投入和加强政策引导,建立临终关怀分级服务体系”建议,答复如下: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财政局将根据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增加对临终关怀服务的资金投入。一方面,支持基层医院设置临终关怀科和临终关怀病区,用于购置相关设施设备,如病床、医疗监护设备、康复器材等;另一方面,对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机构给予运营补贴,提高其服务积极性和可持续性。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2.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临终关怀服务。对社会力量举办的一体化医养康养服务机构,在土地供应、税收减免、水电价格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对设立专门临终关怀中心的社会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或运营奖励。例如,在土地供应上,优先保障临终关怀服务机构的用地需求;在税收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临终关怀服务机构给予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收减免。
3.建立分级服务体系。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基层医院、二级及以上医院、专业临终关怀机构相互协作、功能互补的临终关怀分级服务体系。基层医院主要负责提供基础的临终关怀服务,如常见症状的缓解、基本生活照料等,并做好患者的病情监测和转诊工作;二级及以上医院在提供专业医疗救治的同时,可开展安宁疗护专科服务,为病情复杂、症状严重的临终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诊疗和护理;专业临终关怀机构则专注于为临终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临终关怀服务,包括心理疏导、精神慰藉、临终仪式策划等。
4.推进文明办丧方式。制定文明办丧实施方案,持续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广大群众普及文明丧葬知识,宣传丧葬陋习的危害和文明丧葬的意义。充分发挥村(居)委会、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将文明丧葬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摒弃丧葬陋习,实行文明节俭办丧。例如,鼓励丧事集中办理,建设集中治丧场所,规范治丧行为,减少噪音、环境污染等问题;推广鲜花祭扫、网络祭扫等绿色祭扫方式,传承优秀殡葬文化,推动文明城市创建。
(三)针对提案“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大力普及优逝观念”建议,答复如下:
1.强化部门协作。市委统战部牵头民族宗教局等相关部门通过设立临终关怀宣传日、宣传周等活动,集中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推广,组织专题讲座、义诊咨询、社区宣传活动等,向公众普及临终关怀和“优逝”观念。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参与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在临终关怀中的工作,为老人提供陪伴、照顾、心理支持等服务,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老年人的良好氛围。
2.创新宣传形式。充分运用微信、微博、自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制作发布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宣传内容,如短视频、图文资讯、科普文章等,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开展临终关怀知识宣传,通过社区宣传栏、公益讲座、媒体宣传等形式,向老年人及其家属普及临终关怀知识,提高公众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引导公众正确看待死亡和临终关怀。
3.开展教育讲座。教育部门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体系,通过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举办主题班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从小培养公众正确的生死观和价值观。例如,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主题班会,邀请专家或志愿者为学生讲解生命的意义、死亡的必然性等知识,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在社区结合“周六助学课堂”开展生命教育讲座和工作坊,为居民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生命中的生死问题。
4.加强家庭支持。通过开展家庭护理培训、提供家庭支持服务等方式,提高家庭成员的护理能力和心理支持能力,发挥家庭在临终关怀中的重要作用。
(四)针对提案“发挥社会工作专长,开展临终关怀专业人员培养”建议,答复如下:
临终关怀是新社会生死观的一项养老文化变革,将临终关怀服务作为重点工作领域之一,市委社工部将加大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共同参与临终关怀服务,协同卫健部门支持发动具有临终关怀服务知识的医务人员考取社工证并参与社区临终关怀服务,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安宁疗护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
同时,支持和鼓励社工机构实施规模化、智能化、专业化临终关怀服务运营模式,把加强对社工及志愿者的临终关怀专业知识培训纳入持证社会工作者业务能力提升培训重要内容,为临终关怀工作人员提供系统的临终关怀知识教育课程,包括医学基础知识、护理技能、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工作方法等,努力为安宁疗护患者及家属提供专业服务。
二、其他
收到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指派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专门负责提案答复工作。现就《关于推动临终关怀建设让生命终而无憾的建议》最终形成正式答复。
感谢您对我市临终关怀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持续关注临终关怀工作,积极推动各项建议的落实,不断完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让生命终而无憾。
分管领导:吴帮助
经办人员:黄惠莲
联系电话:0595-86373661
澳门皇冠:民政局
2025年7月4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